专注于SCIE深国交备考2024及校园生活
引言
每当我对虚无展开联想,深海就闯入我的脑中。
海面上的人类会随水波漂流,而横向漂流其实就是旅行。旅行时人们体验四处的风景人文,享受一个岛屿接另一个岛屿的灯火、夜色,轻飘飘的,只是浮在表面,远看像物质主义。
与旅者相对的,是一部分不受控制往大海深处下沉的人们。对他们来说,明亮的日光渐渐变得昏暗模糊,黑暗将像无形的丝绸在试图蒙住双眼一样把他们包裹。海的最深处没有灯光,人们的脑中只剩下对未知的恐惧,而身体则因为过度的压力而无法动弹。而此时与物质世界相对的,则是扑面而来的、精神上的虚无。
正文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文学著作《百年孤独》的作者。我曾试图探究马尔克斯先生想要表现的主旨,而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虚无主义。而联系我对这篇文章的引入,我想,虚无主义提出的大约是一个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在考量人类这个族群的前景时,我们通过不断的、细致的解剖,追随真相一步步下沉,就像在海里那样,最后进入一片寂静和孤独,肉体也被时间磨灭,看到的仍只是虚无。
回到马尔克斯先生《百年孤独》这部作品,首先,我想带领大家按照我的方式对这个作品进行解析。
1. 了解场景:无论是一个怎样伟大的故事,首先都要有场景。《百年孤独》的故事开始在一个名为“马孔多”的小镇,而马孔多象征的应是整个南美洲。
2. 了解人设:《百年孤独》里有大量的人物名字重叠。除了南美洲人的命名习惯之外,其这样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让这一些名字相似的人从属于一个人格类型;又或许是为了展现/对比在不同的年代,相似的人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的宿命。
3. 了解“孤独”一词的含义:孤独是“百年”轮回中挥之不去的悲剧,源于人与人之间日渐增长的隔阂,使人们最终孤独地死去。
我个人对《百年孤独》的精读方法是去分析每个人物的孤独,一套分析下来最终看见的是气势磅礴的盘根错节。马尔克斯诚然着墨在了每个角色的孤独感上:比如描写炼金术士不出门身上开始散发恶臭的兽味;比如在炼金术士死后丝毫没有停下的时间线/故事线。他的叙事是很残忍的,他用第三人称去实现这种描写死亡时漠不关心的口吻,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段事情,就好像这个角色达到了他在这个故事中的目的而不再重要了。
而说到孤独感,《百年孤独》这个世界里的孤独又是如此特别。叙述丽贝卡死亡的时候,旁白说道:“她(丽贝卡)辛苦多年好不容易赢得的孤独特权,绝不肯用来换取一个被虚假迷人的怜悯打扰的晚年。”此处的孤独甚至成了一个人奋斗的最终目标,与这个人的命运轨迹重叠起来,再也无法被分开。当“孤独”这个令人害怕的字眼成为恩赐,遮挡人们内心虚无感的遮羞布也就被掀开了。
通过孤独,我看到,是骨血里注定的孤独在布恩迪亚家族(及其所影射的人类)的身体上烙下了永恒的印记。
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故事线;
“奥雷里亚诺是在马孔多出生的第一个孩子,到三月九满六岁了。”
在他成为上校之前,他酷爱科学、支持革新,就像他的父亲一样。“...付了钱,把手放在冰块上...不肯摸,奥雷里亚诺却上前来一步,把手放上去又立刻缩回来...”
但是在情感上,他是一个古怪而脆弱的人,“他(奥雷里亚诺)一心在工作中逃避。他决定认命,终生远离女人来遮蔽自己无能带来的羞耻。”他爱慕殖民者的小女儿 “奥雷里亚诺颤抖起来...发现雷梅黛丝好像幼兽和新烫好的衣服...他哭了起来...感觉心中痛苦的块垒崩裂了。”随后,“三月的一个星期天,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和雷梅黛丝·摩斯科特在...结为夫妇。”
然而他妹妹的复仇意外导致了雷梅黛丝的死亡“方式是在咖啡中加一剂鸦片酊,小雷梅黛丝半夜醒来,内脏打嗝崩裂...”,间接导致他随岳父参加战争(影射南美洲的解放战)。
他在军队中打下了名声,成为了传说中的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发动过三十二场武装起义...”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初心逐渐被战争所蒙蔽和腐化,使其成为一个武装独裁者,“任何人,包括乌拉尔苏在内,都不得靠近他身旁三米以内...”
为了夺权,他变得可以随时草菅人命,“他没下命令,确实没有。但十五天之后...将军遇伏,在乱刀下被剁成肉酱,大权落到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手中。”
当战争停止,和平协议被签署的时候,上校回来了。但此时上校心里却没有任何的宁静,只能通过他做的小金鱼来安抚内心的空虚。“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随后,他在无声无色的角落中枯萎,平淡地死去,“他像小鸡一样把头缩在双肩里,额头抵在树上一动不动了。”
上校是一位有职权的人,可是在他看来,“伟大”,“英雄”,从来都不和他沾边,以至于他初次打胜仗时被大呼“解放者”,而第二次解决完矛盾时却被歪曲成“只为抢去更多的金钱...”
战争带来空虚和血腥味,从而造成人性的丧失。纵观上校这一生,从一开始就缺乏内心的感情,至死都没有解决。他更多在逃避,说着为人民而战,实际上是为政权而戮,他变得不在乎人,更不在乎“仁”。
那么他最终的结局呢?
他再也无法改变被欺凌的、处于弱势的地位,死在了墙角里,被秃鹫蚕食。
百年孤独中每个人物的故事线基本都是一个独立的悲剧。但除了书中每一个单独的人物故事以外,贯穿全书的循环式结构也展现了悲剧的轮回。
小说从开篇第一句就展开了它重复的结构,以冰块开头,最终也以冰块的变体——镜子结束。
开篇:“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 · 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结尾:“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在奥雷里亚诺 · 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而冰块和镜子的意象除了用于形成呼应的结构以外,还隐喻了虚无的主题。正如结尾的旁白所说,马孔多不过是一座存在于镜子中的蜃景之城——而马孔多这座村庄本身却是拉丁美洲乃至全人类的象征。
马孔多这个村庄,往小了可以放到一个人的一生,即生老病死;往大了也可以影射人类这个族群的兴亡、更替。
宏观上看《百年孤独》,我看到的是人类这个种族的悲剧,即“改变不了本质,无法对抗命运”。但或许正是因为我们读者从宏观的角度上关注了这个百年村庄循环往复的本质,才会感到虚无。而故事中的角色们虽然都无一例外地在孤独中了却一生,但是仍有着各自不同的偏执。这些偏执甚至可以被视为他们无意义的一生中最忙碌的追求。
在马孔多的故事里,所有人所努力的结果终结了个体的努力。人们接力朝着无尽的汪洋游去,离背后的海岸愈行愈远。
前方是什么?
虚无。
感言
悲剧大多可以被自然轮回的规律来解释。从一开始,马孔多这个小村庄的故事的开头、发展、结尾就是被决定了的。而被用来叙述故事的章节也应用了重复的结构,每一章都是全书的一个微缩样本,机械性重复地展现着家族中每一代人经历的相似的命运。越是在这样循环往复的故事里,越是找不到发生这一切的意义所在,只看见被不断重复的孤独感和悲剧的结局。
虚无主义者从中放大的论调就是:如果我们存在的痕迹终将被时间的海浪所冲淡,总有一天历史倒退,另一个与人类相似的族群又会重新来过,那么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又是否有意义呢?
我认为是有的。
虚无主义的问题在于它将人类看成一个整体,将这个整体的意义放在宇宙的时间轴上进行讨论,但并没有考虑过这个整体中的个体。或许几千年后人类就将灭亡,或许万年,但这些与我眼前闪烁着的电脑屏幕、与我所见所想之物有什么关系呢?
虚无主义本身并不让人失落,让人失落的是虚无主义对人的启发,即人的生命有多么庸碌无为。这种反思或许是致命的,但同时也有着鼓励人们寻求希望的可能。存在主义这种严肃的乐观主义鼓励人们在这个没有意义的世界里活出意义/给予这个世界意义,因为这个世界是对于主体来说主观存在的事物。或许你和你的种族甚至星球对世界来说并不算什么,但世界对你来说,就是整个世界。
原作者:Levi
参与编辑:Poets' corner部分社员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Think深国交哲学社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备战深国交网”除发布相关深国交原创文章内容外,致力于分享国际生优秀学习干货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原谅,并联系微信547840900(备战深国交)进行处理。另外,备考深国交,了解深国交及计划参与深国交项目合作均可添加QQ/微信:547840900(加好友时请标明身份否则极有可能加不上),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非常欢迎品牌的推广以及战略合作,请将您的合作方案发邮件至v@scieok.cn
本文链接:http://beikao.scieok.cn/post/1314.html
未标注”原创“的文章均转载自于网络上公开信息,原创不易,转载请标明出处
深国交备考 |
如何备考深国交 |
深国交考试 |
深国交培训机构 |
备战深国交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www.ScieOk.cn Some Rights Reserved.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23092号-1商务合作
友情链接:X-Rights.org |中国校园反性骚扰组织 | 留学百词斩 | 南非好望角芦荟胶 |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 备战韦尔斯利网| 备战Wellesley